普法强基热度不减,傣历新年法治盛宴
作者 :景洪市普法强基专项行动办 来源 :景洪市普法强基专项行动办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06-01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当夏日的微风拂过脸颊、鲜艳的凤凰花在枝头摇曳、嫩绿的菩提叶映入眼帘时,傣乡人民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新年。景洪市趁着节庆的东风,在“泼水节”期间打造了一桌“傣味”法治宣传大餐,“热情招待”各族群众及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给浓厚的民族节日庆典增添一份法治氛围。
安保普法双推进,民族节日齐欢庆
1385傣历新年是盛大的庆典,也是人潮汹涌的时刻,伴随着象脚鼓咚咚声、高升尖啸声、划龙舟呐喊声、熙熙攘攘的欢声笑,景洪市借助1385傣历新年的有利时机,在狠抓各项安保措施的同时,采取“安保+普法”双推进的方式,将“法治宣传”与“傣历庆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严格抓好四提前,真正确保四平安。为切实做好建州70周年暨傣历1385新年节系列活动安保工作,景洪市公安局提前高位谋划,采取各种普法宣传形式,确保筹备推进平安;提前清查整治、确保治安环境平安;提前精准施策,确保景区景点平安;提前筑牢屏障,确保食药领域平安。全面查找安保问题短板,堵塞隐患漏洞,并在推进安保工作过程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切实将执法过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向广大群众普及宣传,把普法融于安保工作中,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建州70周年和“泼水节”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个“小”助力安保,警民情守护平安。小站台,以宽阔视野守护游客平安;小喇叭,让安全出行常伴游客左右;小警桌,让警察温度贴近游客身边。烈日炎炎,江畔锣鼓喧天,江面百舸争流,在这欢歌笑语中,景洪市公安局以“街面警务”为依托,设置44个街面屯警点,并增设1.2米小站台,全方位实时掌控人流车流动态,沿路均可看到执勤警员们轮流站在执勤点观察四周,通过充分发挥“小喇叭”音量大的优势,实现现场安全提示随处可听,让游客玩得开心,更玩得安全。小小的接警台虽配置简陋,却是服务游客的前沿阵地,警员们既当“引路员”又做“贴心人”,以最快速度为游客排忧解难,让游客体会警察温度。执法警员在守护群众平安的同时“言传身教”,切实做到警员在执法中普法,群众在守法中学法,以最务实的行动将法治宣传带到群众身边,以最真诚的方式,让法治意识入心入脑。
“普法+N”新模式,法治宣传入人心
欢庆傣历1385年新年节,“象”往的西双版纳精心筹备迎接四方宾客,景洪市打造“普法+N”普法新模式,让宾客沉浸于学法的乐趣中。
普法+哨傣,哨傣”是傣语中“傣族姑娘”的意思,为切实做优双语普法,市司法局组建“哨傣”法宣传队,以少数民族所长为重点普法宣传员,她们身着民族服饰,肩披“普法”绶带,灵活切换民族语言与汉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让群众听懂法律语言,把法律知识送到各族群众心中,展现了法治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和谐之美,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普法+非遗,勐养司法所立足辖区特色,以“普法+非遗”为主线,创新开展“非遗普法”法治文创项目,将曼掌村特色的慢轮制陶、贝叶经制作、手工造纸、傣族章哈等载体与“法”相融合,让抽象的“法”看得见、摸得着,经过拍打、焙烧的陶器呈现着法治的坚毅,书写在手工造纸上的法治语言刚柔并济,撑起的傣族油纸伞宛如一把“法律保护伞”,吸引过往群众纷纷驻足拍照、了解学习。
普法+摊位,“今天我们把司法所的办公室,搬到了这里,你问我答,送法律知识;我问你答,送普法礼品.......”接地气的吆喝声,从“创意摊位”上传来。借着节庆的东风,敲着象脚鼓,唱着欢乐歌,洒起幸福水,勐养司法所结合傣族传统元素分别在城子、曼洪等地设立普法“摊位”,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和有奖互动问答,让群众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学到法律知识、得到法律服务。
播种一粒法治种子,培育一方法治心田,收获一片幸福之花。景洪市各“普法工作队”将法治宣传与民族节庆充分融合,用心用情播种下一颗颗法律的种子,让人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遍地开花,用实际行动为建设法治景洪、平安景洪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