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族团结+”彰显新时代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新形象
作者 :景洪市人民检察院 来源 :景洪市人民检察院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09-20
景洪市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检察工作时代坐标,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机融入检察工作主责主业,齐抓共管、同频共振,守护好、维护好各族群众的权益。
构建“沃土”,播种“民族团结”种子
聚焦社会稳定,彰显检察工作“硬”的本色。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2020年以来,共批捕4118人,起诉5225人,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用法律为各族群众筑起安全的屏障。
播种法治种子,守护未成年人“爱”的合力。不断擦亮“小吉象”未检专业办案团队品牌,指派36名检察官兼任法治副校长,建立西双版纳州首个未成年人帮教观护基地,会同相关部门建成“未成年人关爱和保护中心”,合力撑起各族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蓝天。
服务发展大局,突出市域治理“广”的效能。积极融入市域治理,以检察保障助推长治久安,组织干警5000余人次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为精准扶贫、疫情防控,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贡献检察力量。
播撒青春希望,共筑检察“新”的梦想。创新开展“青蓝计划”,采取师徒结对、专题讲座、岗位实训、团队融炼等形式,全面提升检察人员综合能力素质,打造有力检察“后备军”。
用心“深耕”,呵护“民族团结”成长
深耕乡村振兴,打牢民族团结“实”的基础。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先后选派多名检察人员担任驻村队员,投入资金50余万元,助力347人脱贫。
深化服务措施,传递解民之忧“热”的温度。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实现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接待各族群众来信来访493件,答复率100%。召开公开听证彰显检察温度,对重大争议或影响性案件公开听证60余件。破解农民工讨薪难题,支持农民工起诉讨薪56件,追回劳动报酬82万余元。
打造普法阵地,推动法治宣传“深”的用心。向各族群众宣讲普遍关注的热点法律问题,普及党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让法治走到各族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进社区、进村寨开展法治宣传1000余场次,在少数民族村寨、边境村寨成立118个“法治学堂”,开设“普法直播间”“检察官微课堂”,促进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守护美丽家园,擦亮公益诉讼“绿”的底色。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办公益诉讼案件161件,紧紧围绕热带雨林、澜沧江水系修复、“两违”整治监督案件共计20件,督促拆除河道违建构筑物1800余平方米,清除澜沧江沿岸各类垃圾80余吨,追回生态资源补偿费150万余元,有力促进生态环境修复,助力美丽景洪建设。
落实监督职能,保障民生福祉“细”的呵护。督促整改学校食堂、外卖店铺、药店855个,发出窨井管护检察建议,消除安全隐患5290处,以检察为民增进民生福祉。
精心“培育”,收获“民族团结”硕果
景洪市人民检察院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满足边疆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法治需求,架起检察工作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的“连心桥”。春华秋实,岁物丰成,收获“民族团结”硕果,52个集体和个人受到上级表彰。
新征程上,景洪市人民检察院将以检察力量巩固边疆地区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景洪市社会政治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持续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让公平正义阳光下的民族团结之花在景洪这片沃土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