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她们|在傣乡闪闪发光的景洪司法普法“娘子军”
来源 :景洪市司法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03-11
西双版纳的三月,春风扫落叶,百花展露笑颜。
在这里,还有一道更加靓丽夺目的风景线,她们合力组建“哨傣所长”普法宣传队,让普法宣传“有特色”;她们打破常规的普法形式,让普法宣传“有趣料”;她们巧施“普法+调解”组合拳,让普法宣传“有深度”。她们正是景洪市司法局的普法“娘子军”,一支凝聚了青年法治力量的巾帼队伍。
市司法局女干部职工占到全局人数的59%,奋战在普法工作战线上的女性们,她们担当作为、甘于奉献,为法治建设奉献了自身的光和热。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她们,一起感受景洪司法️普法“娘子军”释放出的“她”力量。
“展”团结力量,打造法治宣传“傣乡版”
组建“哨傣(傣族姑娘)所长”普法宣传队。市司法局结合少数民族众多的市情实际,立足群众法治需求,聚集懂政策、知法律、通傣语、擅宣讲的司法所长们。在民族传统节庆日、重要普法节点等时段,“哨傣”所长们身着靓丽的民族服饰出现在“赶摆场”,为群众提供”法治大餐“,她们默契十足,你抬桌来我摆物,你吆喝来我敲铓锣,你宣讲来我送法,努力将党的政策、法治理念、法律知识融入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老百姓听得懂、能理解、记得住。近年来共开展“赶摆场”法治宣传活动19场,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受教育群众达5万余人。
齐心协力创作普法短视频。在短视频的制作上,善于尝试,敢于突破,曾经打响了景洪普法短视频的“第一枪”。她们能写的负责编导,会导演的负责导戏,喜欢剪辑的负责拍摄剪辑,会演的负责挑战新角色,会妆造的负责做形象塑造,会跳舞的展现活力舞姿,毫无保留展现自己的才华,劲往一处使,才促成了一部部优秀作品。近年来,制作出贴民声、接地气的普法微课堂、普法情景剧、景洪方言普法短剧等系列短片50余部,视频点击数达40余万次,作品先后荣获省州一级奖章和网络爆款正能量作品称号。
“秀”创新力量,激发普法强基“新动能”
普法宣传作为司法局“老本行”,在普法路上一直以创新为主线,以群众喜闻乐见为载体,不断在自己创新过的普法形式上再创新,这一支“娘子军”就是普法形式创新的重要力量。
一是打造法治文创集市。陈列关于“普法关键词”的创意书法团扇、簸箕、傣陶、手鼓、油纸伞等等文创产品,展现“法治与非遗”的双重魅力。
二是解锁受青年追捧的汽车“普法后备箱”,挂出“带法律回家”的宣传条幅,掀起一股学法新热潮,增加普法宣传教育在青年群体中的吸引力。
三是积极打造“普法移动办公室”“法治赶摆场”“直播普法”等普法新模式,用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的语言,用群众喜欢的学法方式,将法治观念植入人心,让学法更加触手可及。

“显”担当力量,充实调解+普法“良方”
在司法所长刀钰玲看来,普法要达到真正“入脑入心”的效果就是群众遇到困难主动“问诊”的时候。
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为了实现“化解一起纠纷、宣传一类法律、教育一片群众”的良好效果,不分昼夜思考化解纠纷突破点,不辞辛苦耐心做工作,背后付出了很多心血。基层司法行政战线上的她们,充分利用女性调解员个人亲和魅力与细腻温情的优势,无论是小矛盾小纠纷还是“疑难杂症”,她们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
一方面,她们通过“老带新”,共享调解心得,掌握群众工作本领,另一方面自己勤学苦练,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吃透法律条文精神,钻研出“调解五心法”“傣族水文化法”“保持中立取得信任法”等妙招方法,用大白话把法律规定讲给群众听,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变为群众学法明理的过程,有效降低纠纷的反悔率和重复调解率。
一年来,“娘子军”共接待法律咨询435人次,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83件,调解成功669件,调解成功率为98%,使用无纸化办公制作电子卷宗398份,挽回经济损失30.59万元,获群众赠送锦旗6件,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
未来,她们将继续在普法宣传的道路上,凝心聚力、创新创造、砥砺奋进,紧跟新时代新征程,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