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边关,人和境安
来源 :景洪市景哈乡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2-20
为进一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景哈乡持续加大对跨境违法犯罪、走私、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以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全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严厉打击,守护国门安全
自开展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宣传工作以来,景哈乡聚焦“发动群众参与、展示工作成效、营造社会氛围”,把区域宣传、村寨宣传、行业宣传、家庭宣传有机结合,积极参与到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宣传工作中,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景哈乡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共同发力,将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宣传深入边境一线、沿边村寨、农户家中,通过悬挂横幅标语、播放村寨喇叭等方式,大力宣传跨境违法犯罪的危害;各村寨自发录制傣语、哈尼语、汉语等语言的举报奖励政策进行播放,鼓励广大村民发现问题和嫌疑对象立即举报,做到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
“我作为一个中国的公民,从小在达西利村小组长大,遇到跨境违法犯罪会踊跃向公安机关举报,这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也是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只有边境安全了,我们的后代才会更安全地长大。”作为生活在边境的村民,李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二、筑牢防线,维护经济秩序
景哈乡边防和平安法治办、景哈乡综合执法队、景哈市场监督管理所、景哈边境派出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反走私宣传,一是针对寄递渠道:杜绝走私商品流入。采用“检查+宣传”的方式深入邮政、中通、顺丰、申通等企业营业网点,通过现场询问、随机抽检等方式进行检查,通过案例解析、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向从业人员宣讲寄递渠道常用走私伪装手法、鉴别方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从业人员强化法律意识,坚决杜绝走私品流入寄递渠道;二是针对市场超市:严把商品进货渠道。提醒商家对购进商品的渠道、商品标识标签等事项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来源不明、标识不清的进口商品流入市场,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认清商品包装标识,拒绝购买不合法、不合规商品,避免造成损失,发现涉嫌走私商品时,第一时间拨打投诉举报电话; 三是针对辖区企业:针对性开展反走私宣传。深入辖区企业开展涉食品领域反走私宣传,工作人员通过法治宣讲、以案说法等方式精准普法,增强负责人及员工的反走私意识,并对进出口食品品质、生产日期等开展检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提高警惕,保护财产安全
“别信高利息,存钱去正规银行,要注意身边非法集资陷阱……”“陌生的短信链接不要轻易点开,不要参与网络刷单,谨防不法分子实施网络诈骗……”景哈乡边防和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利用节假日及特色赶摆节日,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以案释法及法律咨询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向现场群众普及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的特征、常见犯罪手段及危害,民警嘱咐道:“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严重威胁公众财产安全,大家应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如遇可疑情况,及时报警或向相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社会金融秩序。”
四、关爱成长,呵护国家未来
“如果在学校有人故意推我,我该怎么办?”一位学生提问道,工作人员耐心解答:“首先要大声喝止对方,让周围的同学和老师注意到。如果对方继续欺负你,要尽快跑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告诉老师和家长。”通过这样的互动,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性。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息息相关,预防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进“利剑护蕾”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景哈乡边防和平安法治办、景哈乡边境派出所、景哈乡司法所等多个部门走进校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普及防溺水、防性侵、防交通事故、国家安全、禁毒等知识,让学生知危害、守法律,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并向学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不断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各村(社区)干部利用学生假期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普法宣传活动,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向未成年人讲解交通安全、防性侵、校园欺凌、毒品危害、电信诈骗等内容,同时还发放了宣传资料,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应对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截至目前,共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安全、跨境违法犯罪、反走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等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摆放法治宣传展板7块,普法环保袋1万余个,制作宣传标语横幅20余份,广播覆盖村寨、居民小组58处,解答法律咨询300人次,受教育群众2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