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护蕾】以民俗为笔 以法治为墨:绘就边疆未成年人保护新画卷

来源 :景洪市景哈乡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4-18

为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预防违法犯罪,守护身心健康,景哈乡禁毒专干借傣家泼水节未成年人集中返乡之机,创新开展 “大手拉小手” 主题实践活动。通过 “宣传 + 警示 + 互动” 的方式,融合禁毒教育、安全防护与法治宣传,联动家庭、学校、社会,筑牢青少年安全防线,探索出边疆民族地区未成年人保护新路径。

倾听成长烦恼,传递法治温度

“我现在是一名小学生,作业写得慢,做得也不对,妈妈辅导我作业的时候总是骂我在学校干嘛不好好学习,回来做作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有时候还会想要打我.......”

一旁的初中生也深有感触:“我现在是一名初中生,爸妈总爱翻我手机,还说‘小孩子哪有什么隐私’,被误会了也不听我解释……”

禁毒专干立即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展针对性普法:“同学们,法律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不得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就像大家说的被打骂、被侵犯隐私,这些都属于违法行为。”此外,禁毒专干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核心板块,结合校园欺凌、未成年人权益侵害等真实案例深入解读法律条文,引导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唠嗑析案敲警钟,围坐普法守国门

禁毒专干联合“澜湄极边综治队”“澜湄护未队”巧用“人熟、地熟、村寨熟”三熟优势,和未成年人“坐在一条板凳上”来了一场“国门法治唠嗑会”。

“以前啊,咱们寨子的小李,别人跟他说你只要运送一个人出境就有2万块,那小李一听一人2万?有些心动,但转念一想,这事违法呀,但那人见他有些心动又连忙对小李说,不怕,你是未成年人,法律不会给你判刑的,后来啊,小李被抓了。”禁毒专干通过村寨内未成年人跨境犯罪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跨境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和后果,提醒孩子们要警惕网络诱惑,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言辞,更不要参与任何违法活动。同时,鼓励孩子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辨是非,坚守底线,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种充满接地气的“坐在一条板凳上”的“唠嗑会”,巧妙将法治教育与法律条文化作傣乡的潺潺溪流,浸润着边疆少年的心田,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法”到“我要守法”的转变。


问答揭秘识毒面目,图片展析筑防毒墙

针对青少年好奇心强、辨识力弱的特点,禁毒专干在办公室采用“问答互动+展示图片”的方式开设“移动禁毒课堂”。

(专干)问:你以为手里的奶茶、巧克力只是甜甜的零食?错!你知道它们背后可能藏着什么隐患吗?

(学生)答:不知道,这不就是零食吗?会有什么隐患?

(专干)答:这些看似普通的美味,很可能是毒品精心设计的“甜蜜陷阱”!毒贩子会把毒品伪装成奶茶粉、巧克力块,用新奇造型吸引你。一旦尝试,这些披着美食外衣的毒品就会悄悄侵蚀你的意志,让你不知不觉上瘾,陷入难以摆脱的痛苦循环。

(学生)问:那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

(专干)答:遇到包装花里胡哨、来源不明的“零食”,千万别因为好奇就去尝试!不管对方怎么诱惑,都要坚定拒绝,保护好自己!



禁毒专干通过展示毒品图片、讲解毒品知识,并以互动问答的形式,让孩子们深入认识毒品危害,强化防毒意识。同时强调,切不可因好奇心沾染毒品,要始终坚定拒绝。

景哈乡借泼水节契机,将传统节日打造成法治教育新阵地,构建 “宣传、预防、保护” 全链条防护体系,为青少年保护工作提供范例。后续,景哈乡将持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法治教育内容,提升宣传实效,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