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民报告丨景洪市公安局:深耕治理沃土 化解矛盾于微末

来源 :景洪市公安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10-11

2025年以来,景洪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聚焦源头预防、多元化解、闭环处置,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助力辖区社会治安持续向好,2025年以来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3.1%。

  一、机制先行筑根基,实现“源头防控”精准化
  (一)“三个前移”筑牢预防防线
  将工作重心向源头聚焦,建立“预防、宣传、服务”三位一体前移机制。预防机制上,定期梳理重复警情与信访投诉件,实现隐患早预警;宣传引导上,通过社区普法讲座、典型案例剖析、新媒体短视频推送等形式,覆盖群众2.9万人次,重点普及反家暴、劳动维权等法律知识,提升群众理性维权能力;服务触角上,推动“警网融合”深度落地,组织社区民警、网格员、群防群治力量常态化走访,排查高频纠纷,在山区派出所将调解工作延伸至田间地头。

  (二)分级分类健全处置体系
  制定相关工作机制,建立全流程规范。针对不同纠纷类型,实行分级负责,简单纠纷现场化解、复杂纠纷联合处置、疑难纠纷挂牌督办,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2025年以来,各派出所通过该机制在平台录入矛盾纠纷信息5645条,化解率达93.10%。
  二、多元共治聚合力,推动“化解效能”最大化
  (一)构建“警+N”联动格局
  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多维度共治合力。对内推行“四警合一”巡防模式,整合机关下沉警力、特警、交警、派出所力量,变被动响应为主动防范,夜间巡防力量增加,提升纠纷现场处置效率;对外深化“三调联动”,引入律师、司法工作人员、行业专家参与复杂纠纷调解,在社区警务室设立“调解站”,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一体化服务,增强调解权威性与公信力。


  (二)激活群防群治内生动力
  按照“党委政府主导、公安主力、社会参与”原则,推行“1+N”联盟牵引模式,发动网格员、党员、物业、治安积极分子组成“平安志愿者”巡防队,对居民小区、夜市摊点等重点区域开展隐患排查与纠纷劝导。强化“警保联动”融合,组建264个“最小应急单元”,组织162场培训,覆盖2300余人次,发动企业安保力量协同参与纠纷化解、隐患排查等工作,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

  三、数字赋能提效能,打造“闭环管理”智能化
  (一)平台集成实现“一网通办”
  依托综治分中心建设,深度运用“平安版纳基层治理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实现纠纷信息“发现必录、应录尽录”。推广“一码通”小程序,引导帮助群众通过扫码上报纠纷,系统自动定位、分类流转,属地综治中心精准交办,调解进度实时可查,形成“州县乡村”四位一体闭环治理模式,派出所通过该平台及时发现涉轻生风险的家庭、婚恋纠纷,快速分流至街道妇联联合调处,提升联动效率。

  (二)线上线下形成“双向发力”
  建立“线下排查+线上流转”协同机制,社区民警通过“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排查的隐患,实时录入“平安版纳”APP,属公安管辖的动态跟踪化解,非公安管辖的提出建议并跟进进度。依托平台开展数据研判,定期分析纠纷高发类型、区域及时段,为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