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规范化”绘好“新枫景”| 景哈乡“澜湄极边综治队”基层治理新格局
来源 :景洪市景哈乡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6-09
近年来,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景哈乡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根本指引,聚焦基层治理痛点难点,成立“澜湄极边综治队”,秉持“预防在先、调解为主、法治保障、服务为民”的工作理念,构建起“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综治队伍”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目标。
矛盾纠纷的“侦察兵”
在基层治理的“战场”上,澜湄极边综治队是“侦察兵”,他们熟悉村里的角角落落,凭借“铁脚板”和“热心肠”,把矛盾纠纷的隐患查得一清二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守护着乡村和谐稳定。
基层工作没有捷径,靠的就是一家一户走、一人一事问。每天,队员们揣着笔记本和宣传资料,在村里开始“巡逻”。遇到蹲在村口唠嗑的爷爷奶奶,就顺势坐下唠家常:“阿伯(哈尼语爷爷的意思),最近家里没啥烦心事吧?您儿子和儿媳妇没闹矛盾了吧?”;遇到刚收胶回来的村民,就和村民搭话:“岩比(傣语大哥的意思),今天收胶情况怎么样?最近和家人相处得怎么样?与邻居相处还好吗?”
针对不同类型的纠纷当事人,“澜湄极边综治队”灵活运用,采取着不同的化解办法:
在走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当事人及家人时,“澜湄极边综治队”构建起“普法教育+家庭干预”双防线。一方面,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用同龄人犯罪的鲜活案例开展沉浸式普法,让法律意识入脑入心;另一方面,积极与家长沟通,指导调整亲子沟通方式,推动家庭关系改善,从根源上消除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滋生的土壤。
在走访婚恋纠纷当事人时,“澜湄极边综治队”采取“柔性安抚+刚性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先通过“拉家常”缓解双方对立情绪,营造平和对话氛围;再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座谈,既以“百年修得同船渡”等传统理念唤醒夫妻情感共鸣,又借助家庭暴力法律后果的严肃警示,引导双方理性解决问题。
在走访林地纠纷当事人时,“澜湄极边综治队”秉持为民初心,以专业与温情化解矛盾。队员们不辞辛劳,多次深入山林实地勘察走访,反复查阅尘封的历史档案,抽丝剥茧厘清问题根源。同时,组织纠纷双方开展座谈,既融入乡情民俗拉近心理距离,又结合法律规定明晰权益边界,更从邻里情谊和长远发展出发耐心劝导,最终成功化解矛盾,守护和谐稳定。
法律法规的“宣传员”
夜幕降临,他们用村民们闲暇时间开展火塘夜话,在火塘前,他们围坐一块,用接地气的民族话,围绕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与村民面对面促膝而谈,这种“面对面、心贴心”的普法方式,不仅拉进了“干群关系”,还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针对毒品、跨境违法犯罪、国家政治安全等进行政策宣讲,“澜湄极边综治队”精准普法,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
在宣讲国家政治安全时,采用“重要阐述+行为指引”的方式向村民强调国家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同时,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具体做法,不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和信息,发现可疑人员或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自觉抵制境外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共同守护国家政治安全防线。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增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澜湄极边综治队伍还向村民们还向群众介绍了“一码通”,以后遇到安全隐患等问题,可以通过扫描“一码通”上报乡综治中心。
在宣传毒品预防时,综治队结合实际案例,挨家挨户发放精心编制的普法宣传册,用方言向村民详细讲解毒品的种类、特征、危害及隐蔽性。提醒村民“陌生人给的东西别乱碰,小心是毒品陷阱”,警惕新型毒品伪装成零食、饮料等日常物品,告诫村民切勿因好奇尝试,同时鼓励村民积极举报涉毒违法犯罪线索,共同维护村庄无毒环境。
在宣传跨境违法犯罪警示时,“澜湄极边综治队”采用“法律解读+案例剖析”深入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说明跨境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明确参与跨境违法活动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严重法律责任,还会影响家庭及社会稳定;通过真实案例,以案释法,阐述跨境违法犯罪的特征,揭露跨境违法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段和套路,让村民认清其本质和危害。
村寨治理的“守护者”
在基层治理中,“澜湄极边综治队”是村寨治理的“守护者”,队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耕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持续夯实平安建设根基,让村民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针对重点人员摸排管控、边境管控工作,“澜湄极边综治队”精准施策,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
在对重点人员摸排管控时,“澜湄极边综治队”秉持着严谨细致的态度,对重点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摸排,通过与社区民警、网格员、村民代表等多方沟通协作,广泛收集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风险的细节,依据重点人员的行为表现、潜在危险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研判,按照《景哈哈尼族乡重点人员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纳入帮扶包保,贯彻落实“1+1+N”动态管理,确保重点人员掌握在当地、稳控在当地,全面消除辖区安全隐患。
在边境管控工作方面,他们配合抵边警务室、抵边联防所采取“步巡+车巡”相结合的方式,无论白天黑夜,无论严寒酷暑,他们的身影总是穿梭在林间小道、社区村寨,他们脚步匆匆,眼神敏锐,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人员和异常情况。在巡逻过程中,积极与居民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针对边境一线物理拦阻附近杂草丛生的现象,综治队主动与联防员一同开展除草工作,他们手持镰刀、锄头等工具,将一线杂草一株株清除干净,确保边境一线杂草除,视野清。
这支队伍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化身基层治理的“活地图”和“百事通”。他们走村串巷,深入家家户户,开展常态化巡查走访工作,通过“网格化+铁脚板”模式实现村落全覆盖,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治理新路径。
自队伍组建以来,累计排查矛盾纠纷426起,收集群众反映诉求356起、为民办实事803件、走访重点人员3020人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50次,开展火塘夜话活动8次,不断绘就边疆稳定、村民安乐的“新枫景”,为边境幸福村建设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