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龙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引领边境治理新征程

来源 :景洪市勐龙镇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7-25

在祖国西南边陲,景洪市的“南大门”——勐龙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基层治理面临着巨大挑战。这里与缅甸第四特区接壤,国境线长达78.39公里,6个抵边村委会31个村小组,双边边民往来频繁。跨境违法犯罪占全市的81.69%,基层治理既面临共性问题,又因涉边因素增加了复杂度。然而,勐龙镇综治中心以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边境治理之路。
党建引领,构建“五个一”治理体系
勐龙镇综治中心拥有一支强大的工作队伍。中心人员6人,常驻5人,轮驻78人,其中包括中心站所的10人、公职联防员35人以及驻村工作队员33人。他们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为综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勐龙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精心构建“五个一”(即一个坚持、一个架构、一个机制、一个阵地、一支队伍)立体化治理体系,为边疆治理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坚持一个核心,强化党建统领把关。突出基层党组织“一号挂帅”,构建“乡党委—村党组织—自然村小组—党员—群众”五级联动治理架构,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融合联防联控机制,织密“镇—村—组—网格—户”五级治理网络,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目标落实。二是用好一个架构,织密基层治理网络。优化基层治理组织体系,促进各层级紧密协作、信息畅通、工作高效落实。三是深化一个机制,凝聚多方治理合力。成立联合指挥中心,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与协同作战,为边疆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四是依托一个阵地,整合资源提升效能。依托镇综治中心实体阵地,实现功能高效整合,构建“镇-村-组-网格-户”五级实体化运行体系,提供坚实阵地支撑。五是建强一支队伍,凝聚服务力量到一线。建强“专业骨干+群防群治”服务队伍,推动职能部门常态驻点、群防力量轮值入驻,推行“双挂联”包保责任制与“边境管控责任包保制”,促进队伍联动协作,实现跨境违法犯罪与矛盾纠纷动态清零。
创新“三项机制”,激发融合治理新动能
一是推行“五级段长制”,将边境线科学划分为责任段,实现“管边控边”与“矛盾排查”深度融合,形成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常态化巡逻巡边,段长队伍履行多项职责,守护边境安全。
二是发挥群防队伍主体力、专职队伍支撑力和村规民约自治力的“三力驱动”作用。全镇建成标准化综治队22支,队员218人,培育了多个示范典型。选聘100余名基层治理专干,推动基层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治”转变。指导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负面惩戒清单,促进村民自治。
三是强化“联合清查+产业赋能”,定期组织联合执法,打击违法犯罪,开展警示教育。2024年辖区跨境违法犯罪案件同比下降51.49%,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0.59%。同时,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增加边民收入,提升群众参与村寨治理的积极性。
数字赋能智慧治理,构建精准防控体系
坚持科技支撑、数据驱动,依托“平安版纳”治理平台,构建“1镇+23村 +195网格”服务体系,1669名网格员联通476 个行业场所,实现“诉求收集—任务派发—处置反馈”,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创新推广矛盾纠纷“一码通”线上平台,有效破解隐蔽纠纷发现难题。深化“1571”联动机制,一个案卷一套化解机制,整合镇村调委会、信访、司法、公安及法律顾问五方力量,确保7日内调解回复、1月内闭环回访,整合多方力量,确保纠纷及时化解。2024年累计化解矛盾395件,纠纷总量同比下降33.84%,2025年矛盾化解率达98.76%,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
如今的勐龙镇,跨境违法犯罪案件大幅下降,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边境地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勐龙镇将继续坚定不移强化政治引领、深耕机制创新、拥抱数字变革,走出一条“党建红”引领“治理优”“科技蓝”驱动“边境安”的特色之路,为筑牢祖国西南安全屏障贡献勐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