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矛盾纠纷 找综治中心 | 攻坚三十年土地纠纷,让乡土重焕生机

来源 :景洪市景讷乡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9-05

  近日,景讷乡综治中心历经一年半统筹推进,成功化解困扰当地近30年的茶厂土地纠纷,让数百亩权属模糊的土地重新恢复生产活力,以“法理+情理”的闭环处置模式,筑牢乡村和谐稳定防线。
  “这案子时间跨度长,涉及国有地、集体地,还有多层承包关系,茶农情绪激动,难办啊!”当景讷茶厂土地纠纷线索反馈至乡综治中心时,工作人员曾有这样的顾虑。该纠纷源于20世纪九十年代,复杂的承包、退伙、转租关系及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数百亩土地权属不明,既成了茶农担忧自身权益、未来发展的“心头石”,也成了乡党委政府“心头病”,茶农对自身权益、土地归属、未来发展满心忧虑,矛盾一度尖锐。

  “再难的问题,也得靠法治破解!综治中心就是要为乡亲们解决这些揪心事。”调解团队成员在与茶农初次沟通时说道。针对这起纠纷,乡综治中心迅速启动专项调解机制,组建由司法、林业等部门专业力量及法律顾问构成的调解团队,将工作阵地从办公室“移”到田间地头、村寨火塘边。


  为贴近民心、摸清情况,调解团队灵活调整工作时间:白天农忙就晚上登门,遇到村寨聚会便搬凳加入。在火塘边、屋檐下,工作人员用乡音俚语将法条掰开揉碎,“波涛(傣语对长辈的称呼),您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里明确说了,土地流转得按规矩来,咱们得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咩涛(傣语对女性长辈的称呼),要是达成新协议,您的住房权益会白纸黑字写清楚,绝对有保障!”通过一次次耐心沟通,调解团队不仅拉近了与茶农的距离,更逐步摸清了纠纷的症结所在。

  “不是我们不讲理,就怕规矩不清、后续又变卦!”有茶农道出了大家的顾虑。针对这一症结,综治中心主导的调解团队坚持不“和稀泥”,以法治刚性和程序透明破局,由此制定了一系列的举措:一是召开联席分析会:组织职能部门、法律顾问与群众代表,针对“原承包合同与转租期限冲突”“群众参与流转决策不足”等问题,逐项开展法律分析,提出“按实测边界确权、补全流转手续”的初步方案。二是举办公开听证会:邀请承包方、群众代表、村集体负责人到场,依次陈述诉求、展示证据,在乡政府主持下开展质证辩论,全程邀请村民旁听,确保流程透明。三是进行个性化疏导:对仍有疑虑的群众,工作组一对一解读方案细节,结合类似土地纠纷化解案例,说明“依法确权后权益受法律保护”,逐步打消群众顾虑。听证会后,有茶农感慨道:“现在把道理讲透、证据摆开,咱们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此次纠纷化解,是景讷乡综治中心“基层排查—中枢研判—联动处置—跟踪回访”闭环机制的生动实践。通过整合部门资源、贴近群众需求、坚持依法依规,既解决了3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更让法治精神扎根乡土,为后续乡村矛盾纠纷处置提供了可复制的“联动化、精准化、透明化”经验。